
服务热线:
023-86817369

服务热线:
023-86817369
重庆泰莱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信息网上公开表
一、评价报告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重庆市长寿区云昆砖瓦厂于2010年成立,本项目位于重庆长寿区邻封镇庙山村但二桥。所属行业为砖瓦、石材建筑材料制造业,主要从事页岩烧结瓦制造、销售,年产瓦约300万匹。
三、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
化学因素:粉尘(矽尘、煤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润滑油、柴油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情况一览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统计
四、评价结论与建议
4.1评价结论
职业卫生综合评价一览表
根据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性、浓度(强度)、接触频率、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要求,综合分析,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分类为严重。
根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现场检测结果和采取的管理、工程技术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用人单位作业现场粉尘超标,缺少有效的粉尘防护设施,为开展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未开展职业卫生应急预案的演练,现场警示标示设置不够全面,目前该单位职业卫生现状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4.2评价建议
(1)职业卫生管理:应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和实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定期检查职业病防治制度落实情况,并对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更新。将本次评价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公告栏中进行公示。
(2)工程技术措施:对破碎、搅拌等进料口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对传输皮带进行密闭,减少扬尘产生,建议在破碎处设置水雾除尘装置,控制破碎产生的扬尘,并定期检查,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检查装载机车窗的完好性,以及密封条的密封性,作业时关闭车门,避免铲装作业过程中大量粉尘进入驾驶室内,必要时可向原料堆场洒水降尘,减少铲车铲装作业过程的粉尘。
建议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进出窑、上车等工序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粉尘的机会。
定期清扫制坯点、进出窑及装车作业地点地面,减少地面粉尘积蓄,必要时,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降尘,控制扬尘的产生。
(3)警示标识设置:
建议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警示标识和职业危害告知卡说明,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中增加防护措施、标准限值和检测结果等,同时应注意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如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修正或更换。
(4)应急救援:用人单位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制高温中暑、CO、SO2中毒等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现场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防毒面具,并按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应定期进行演练。作业人员进入窑炉作业前,应打开窑顶顶孔,对窑炉内进行长时间的通风换气,将窑炉内的有害气体浓度降到最低,在作业过程中打开风扇,并进行持续通风换气。
用人单位窑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容易引起急性中毒,应根据《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相关规定,为烧窑工、进出窑工的人员配发便携式报警仪,并派专人管理检测报警仪,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损坏或者不能正常工作的报警仪,须及时更换、维修。
)完善应急药品、应急救援物品的设置配置。
(5)个人防护:本企业为作业人员配备了一定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在目前的作业环境下,其配备的防尘口罩能够满足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管理,确保员工正确使用佩戴。
(6)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岗前体检、在岗期体检和离岗体检,完善体检项目类别,并将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告知劳动者。
五、专业技术评审组评审意见及结论
1、 P6中1.2.2规范、标准补充《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205-2007。
2、 工作日写实按照9号文要求,对各工种工作内容、接触职业病危害水平及接触时间进行完善。
3、 完善生产工艺描述,对岗位作业的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并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粉尘逸散点。
4、 对报告中生产成品名称前后进行核实统一。
5、 P28表4-2补充作业方式。
6、 表3-1第4条对检查情况分析应进一步细化。
7、 P36中4.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补充采样检测布点图。
8、 P40中表4-17、表4-18中“Cmax”建议用“C短时间”表示。
9、 4.1.2完善危害作业点的辨识,对人员接触情况进一步完善。
10、 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介绍,对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11、 结合检测评价情况明确该项目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种、人数和项目。
12、 完善工程防护的措施和建议,在12.4应急救援中补充建议在“烧窑工”岗位设置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并补充报警仪的技术参数。
结论:整改后通过。
|